第三十六章 明知不可为而不得不为-《乾隆朝的造反日常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如今的世界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世界,赵亮脑袋瓜还算伶俐,可不敢只凭脑海里的印象就去判断乾隆帝,判断大清朝。

    之前清兵背着的鸟枪就是一个例子。

    只看后世的影视剧,你如何能想想这个时代清军中的火器化竟是如此的高度?

    而且苏和泰只是一个小小的四品知府,距离乾隆帝的距离实太过遥远了,想破了赵亮的脑壳,他也不敢想象苏和泰的‘目标’竟然对准的是乾隆皇帝。

    虽然赵亮前世印象里的乾隆帝就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,一个喜欢奢华而且奢侈到有些无度的皇帝,一个喜欢听好话听人吹捧拍马的皇帝。

    但他跟眼下的陈州府,半点关系也没有。

    赵亮只多想到了鲁山、南召的事情传来是不是减轻了苏和泰的一些负担!

    “这是自然!”赵爹一口咬定。“因为民团事,他现在的名声有多么臭,陈州府世人皆知。”

    “这时候豫西南传来此等消息,可不就喜从天降,证明了他苏大人的眼光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么?”

    赵爹语气不觉得又增添了几分愤怒。

    这事儿对他苏和泰是好事,可对赵家却一分钱的好处也没有。

    “但即便是如此……”赵亮话没有说话,可意思,清楚的很。

    “受人辖制者莫不如此。明知不可为而不得不为……”赵爹摇着头,“可不可悲的且不去说。路是大家一起选的,这几年我们家过得顺风顺水,如今……”反噬来了,那也是应该的。

    “老子云: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实至理名言也!”

    “我现在只是担心,待日后这苏和泰调任他处了,新官上任后,我赵家与乡邻士绅已生龌龊,是否会……”

    苏和泰在陈州府已经五年了,两任之期马上要到,那肯定是不会再留任陈州的。古代的官儿在任期上,与新世纪的官员还是很有共通之处的。等到新官上任,赵家的庇护没有了,那是不是要成众矢之的呢?


    第(3/3)页